这时,二公子仲木出来行礼:“父亲,儿臣以为,挚立了大功,应该给他个封地。”
“哦?封地?好好,很对。可是给哪里呢?”莘伯尚看看众臣。
“儿臣知道,前不久,伊水边上伊聚的聚尹伯弶(jiàng)死了,他又没有继承人,那里没有聚尹,伊聚的人来求重新任命一个伊尹,父亲何不就把那里封给挚呢?”仲木建议说。
“啊,伊聚,倒是个不错的地方,就是……离都邑太远了。”莘伯尚迟疑着。
挚立刻知道仲木在使坏,他因为女鸠、女方的事儿怀恨在心,想把自己从都邑里赶出去。
转念又一想,离开都邑也不错啊,至少可以远离这帮欺负人的垃圾,少受点儿气,而且有个村聚当封地,那里自己说了算,多好。
于是就说:“君上,臣下愿意到伊聚去当聚尹。”
“啊?哈,好,那么,”莘伯尚很高兴,就宣布:“本伯就任命庖人挚为伊尹,位列小臣,立刻去伊聚上任。”
挚脑袋晕晕的,激动得浑身发软,心脏砰砰直跳——他真是没想到,自己竟然真的成了小臣,成了“大人”,灵乌雅儿的话竟然应验了。
注意哈,夏、商时代没有“大臣”,凡是王室诸侯手下的大臣,都称为“小臣”,也称为“尹”,到了周代的时候称为“大夫”。
当时的小臣也分三六九等,《五行大义》里说:
“三代(夏商周)命官,皆止于九,故士有三等:下士一命,中士二命,上士三命。大夫三等:下大夫四命,中大夫五命,上大夫六命。卿已上亦三:少卿七命,大卿八命,公则九命。”
在内官系统的小臣(即朝廷里为官),分上、中、下三品,周代的大夫也是如此,所以有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之分,夏商时期的小臣也是一样的;至于外官系统的小臣,也如此分品级。
有莘是个小国,国都称“邑”,下面辖制的只有乡和聚,大点的“乡”相当于镇子,小点的就是“聚”,就是村子,官职都是“尹”。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