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四章 重要变更 (第1/2页)
七死八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我要读小说woyaodu.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正月十四,李达康花了差不多4天时间,终于把两篇文章改写完毕。
在西山学校自己的宿舍里,李达康对着电脑最后检查一遍自己的文章,然后这两篇文章各有不同的去处。
类似于纯学术论文的那篇,他是准备放在北大的“燕大学报”上发表。
至于为什么要这样做?参见上次的那篇“加拉帕戈斯现象”。
不夸张的说,正是因为那篇文章,这次引来了RB的复杂经济学专家小川俊一教授,然后事情发展到现在,这才有了李达康接下来的RB之行。
所以李达康写这篇“经济学中的长期主义”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让这篇文章能传到RB去,然后被小川等人看到,这样也许能够配合自己接下来的行动。
然而现在有个问题,“燕大学报”可是整个北大最高端的学术刊物之一,真不是什么人的文章都有资格在上面发表的。
上次他的文章之所以能够发表,那纯粹是受到北大林教授的赏识,是人家提携一下年青人,这才有机会让他的文章露脸。
所以上次是“无心”,李达康写完投稿的时候,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能不能被人家采用。
可是这次,却算是“有意”,为了配合自己接下来的行动,李达康必须让这篇文章发表,并且最好还是“燕大学报”。
“……还是要找个推荐人呀,找谁好呢?林教授就不必了,他的新结构主义虽然不错,可是和我的复杂经济学毕竟不是同一个门派,所以每次都麻烦他的话,被外人看成是他的门徒可就不好,我李达康穿越这一趟,可是想开宗立派在国内经济学界自创一个山头的……”
李达康心里闪过这种念头的时候,第一篇文章也检查完了,于是他存档,接着转向第二篇文章。
对于第二篇“内参”,李达康自然是重视多了,因此检查起来也更慢,几乎是逐字逐句的斟酌。
当然喽,李达康自己说是内参,这其实有给自己脸上贴金的嫌疑,因为以他现在的身份,那还真没资格往上递真正的内参。
因此他这篇文章,倒是有点像之前写的那些“思想汇报”和“学习心得”之类,不,应该算是“行动汇报”,他把自己接下来想去RB干的事情,尽量用最简练的语言提前向自己导师汇报一下。
写清楚自己准备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自己这样做的理由和依据是什么?------
前世的李达康也算是在体制内混过的,他清楚自己这个做法非常有必要。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