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纯净清秀的散文家
毕尚,风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我要读小说woyaodu.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朱自清:纯净清秀的散文家
朱自清(1898~1948年),中国现代学者、诗人、散文家。祖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县。幼年随父定居扬州,自称扬州人。20年代开始创作文学,先写诗,后写散文。曾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大教授。抗战胜利后积极支持学生运动。1948年抗议美国扶持日本,拒绝接受“美援”面粉,8月病逝于北京。一生著作20余种,近200万字。1924年出版诗文合集《踪迹》,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影》、《踪迹》、《欧游杂记》等,1936年出版散文集《你我》。此外,还有论学谈艺方面的著作,如《经典常谈》等。
朱自清是散文名家,著有多部散文集。《背影》、《踪迹》是其中最有影响的两个集子,收文虽不多,但朱自清名篇可谓尽在其中,诸如《匆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背影》、《荷塘月色》等。朱自清的散文以内容及写作形式而分,可分为三种:
1.抒情性散文。用白话描山画水的“美文”是朱自清散文中最优秀和最优美的篇章。在朱自清的笔下,读者能具体细微地感觉到那山水的韵味,如《温州的踪迹》之二《绿》,写的是梅雨潭的瀑布,他用“少妇的裙幅”、“鸡蛋清的软和嫩”来形容瀑布的嫩滑;接着是写颜色,用的是对比:北京什刹海的绿杨,杭州虎跑泉的绿壁,西湖秦淮河的水等,都是非浓即淡,只有梅雨潭水绿得恰到好处。在《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里,作者曲折地表达了内心的独特感受。在一片“汩—汩”的桨声中,“七板子”启动了,驶入了似“梦”一般的夜景,耳之所闻、目之所见,信手拈来,勾勒出一幅有声有色的美景。《荷塘月色》一开始就写心情的不平静,于是踏着月光游荷塘。作者用惟妙惟肖的比喻写出了荷塘美丽绰约的风姿,用明珠、碧天的星星写荷花的美。宁静的荷塘排遣了作者心中的郁闷。《背影》文字简白,仅只是叙说父亲送别儿子的一段场景,可它捕捉不可言说的细节,注入了一股对劳碌奔波的老父的深情,打动了后世千千万万读者的心灵。
2.记叙性散文。《白种人——上帝的骄子》写在自己国家电车头等车厢里。受西洋小孩凶恶目光的逼视而生的屈辱,愤怒和迫切的国家之念。《执政府大屠杀记》(集外文)从一个“三一八”惨案目击者的角度做出历史的记录,《航船中的文明》对“男女分坐”的封建势力进行了尖锐的讽刺。《儿女》写的是“蜗牛背了壳”的那种幸福的家庭,透着生活的苦涩。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