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本篇针对古代的瑞应逐一加以考察和驳斥。王充在《须颂篇》中说明了这一点:“俗儒好长古短今,言瑞则渥前而薄后,《是应》实而定之。”其主旨是要澄清瑞应的是非,驳斥汉儒虚构或增饰瑞应的厚古薄今之论。
俗儒崇古,把古代的所谓瑞应吹得神乎其神。他们把“五日一风,十日一雨”,“男女异路”,“市无二价”等说成是象征古代太平盛世的瑞应,王充则认为这种说法“溢美过实”。至于生来就能指出谁是伪善者的奇草(屈轶),判定谁是罪人的神兽(觟。。)等,世上根本“无有此物”,是古代统治者利用“人畏怪奇”的心理编造出来“威众”的神物。
但王充自己却不否认瑞应的存在,所以他的批驳是很不彻底的,并没有摆脱自然天命论的框框。
【原文】
52·1儒者论太平瑞应(1),皆言气物卓异,朱草、醴泉、翔凤、甘露、景星、嘉禾、萐脯、蓂荚、屈轶之属(2);又言山出车(3),泽出舟(4),男女异路(5),市无二价(6),耕者让畔(7),行者让路,颁白不提挈(8),关梁不闭(9),道无虏掠,凤不鸣条(10),雨不破块(11),五日一风,十日一雨;其盛茂者(12),致黄龙、骐驎、凤皇(13)。夫儒者之言,有溢美过实。瑞应之物,或有或无。夫言凤皇、骐驎之属,大瑞较然(14),不得增饰,其小瑞征应,恐多非是。
【注释】
(1)瑞应:祥瑞,吉祥的征兆。
(2)朱草:参见12·3注(7)。翔:通“祥”。善,好。凤:据《艺文类聚》卷九十八引《论衡》文,应作“风”。当据之改。景星:指一种亮度不定、形体不定、出没无常的变星,古人认为它的出现是吉兆。醴泉、甘露、嘉禾:参见50·13注(3)。萐脯(shàfǔ煞斧):即“萐莆”,传说是一种能自动扇凉食物的草。蓂荚:参见50·13注(6)。屈轶(yì义):传说是一种能自动指出伪善者的草。《博物志》称屈轶,“一名指佞草”。以上这些都是古人认为的吉祥之物。
(3)山出车:传说在太平盛世,深山里会出现一种神奇的车子。《孝经·援神契》:“德至山陵,则山出根车。”注:“根车,应载养万物也。”
(4)舟:据递修本应作“马”,《艺文类聚》九十八引亦作“马”。泽出马,传说太平之世水泽里会出现神马。《孝经·援神契》:“德至山陵,则泽出神马。”
(5)异路:分道而行。《王制》:“道路男子由右,妇人由左,车从中央。”(6)市无二价:买卖很公平,没有讨价还价的现象。
(7)畔:田界。
(8)颁:通“斑”。颁白:指头发花白的老年人。挈(qiè切):提。《家语·好生篇》:“西伯,仁人也。其境耕者让畔,行者让路。其邑男女异路,斑白不提挈。”
(9)关:关隘,要塞。梁:桥梁。关梁:泛指水陆交通要道。关梁不闭:指不设置关卡限制行人往来。
(10)条:枝条。鸣条:使树枝发出声音。
(11)块:土块,泥块。徐整《长历》“黄帝时,风不鸣条,雨不破块。”
(12)其:指太平瑞应。盛:极。茂:美。
(13)黄龙:传说中的四方神龙的首领。《孝经·援神契》:“德至水泉,则黄龙见者,君之象也。”孙氏《瑞应图》:“黄龙者,四龙之长,四方之正色,神灵之精也。”
(14)较:通“皎”。明显。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鉴罪者2》《我在法兰西当王太子》《肝到厨神才算开始》《全球降临:带着嫂嫂末世种田》《我在妖武乱世,武道成神》《金手指是深宫老嬷[红楼]》《帝皇的告死天使》《人渣反派自救系统》【荣耀小说网】《竞选神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