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读小说【woyaodu.com】第一时间更新《白河逝水》最新章节。
这白河是长江一条细小的支流,古称“涂水”,远从小镇西北的龙山那边流过来,一路清清悠悠;流到小镇东头时,忽向南边弯过去,与北来之水汇合,河面顿时开阔起来。二水相汇处留下一大片浅滩湿地,长满高大的芦苇。春去秋来,风生水起,寒烟连波;芦苇花开花落,白河水鸣溅溅……
地以河名,小镇也就叫白河镇。
据明洪武《棠川县志》载,白河镇乃“京畿之屏障,水陆之要冲,粮谷之枢道”;按明初地方建制,为棠川第一市(集市)。明代以降,白河镇一直是江淮间重要的稻谷集散地之一,清初江淮一带最有名的义仓——“丰园”,便出于此地。至清咸丰年间,太平天国起事,太平军一路北上,攻下南京建都,小镇又成为清军围攻太平天国天京城的前敌粮台和粮食转运局之所在,镇上大小粮食行一时全部改由官府经营。清廷御前侍卫兼钦差大臣德兴阿来到白河镇,还下令拓宽河道,新建两座漕运码头,日夜运转漕粮。不料几年后清军江北大营被太平军攻破,数千长毛手执钢刀火枪闯进白河镇,杀人如麻,连未及逃走的老幼妇孺也几遭杀绝。为销毁粮食和漕船,德兴阿率残部逃离前又下令纵火两日,白河镇一时化为焦土,历数十年才恢复生气。
白河镇还是一处回民聚居地。成吉思汗西征时,波斯人毋把勒沙来到中国,其子攻汉学,殿试第一,官至礼部尚书,遂改姓“达”,名“普化”,归真后被元朝皇帝封为“魏国公”。达普化后人迁居棠川,有些便落在白河镇。天下回回是一家。太平天国战乱平定后,又有好几帮西北面的回回为避战患灾荒一路流落过来,到白河镇就不走了,与此地回民聚居谋生。及至清末民初,白河镇建有两座清真寺、一座清真女学。
***
那天下午,就在哈奶奶家失火之后,过了大约一个时辰,斜阳开始落山。西边天上那一大片火烧云渐渐散去,灰黑色云带不知去向,如血的晚霞只余下几抹胭红。白河闪动着幽幽波光,近河浅水的苇丛里浮出一缕缕雾霭,雾霭中舞动着成团的飞蠓。几只寒鸦不停地聒噪,飞向河对面的枫杨林……
就在寒鸦飞过的那段河面上,这刻正漂荡着一只腰形的木盆——盆边比常见的高出许多,腰盆里坐一个秃头汉子。这秃头汉子中年岁数,虽盘坐于盆中,却能看出他生得瘦长身条,紫檀肤色;头顶光秃,只四周长着稀疏的毛发,而两腮有连鬓的虬髯;脸盘略呈“国”字形,一对眼睛浑圆浑圆的,正鹰隼般盯着水面。
秃头汉子手里夹了木板,两只手臂贴住盆边,梆梆梆敲着腰盆撵鱼;撵过,往水里捞丝网。
捞一阵,秃头汉子击盆而歌。
歌曰:
一船一网一渔翁,
一网有鱼一网空。
一日有钱英雄汉,
一日无钱汉子熊。
秃头汉子的歌声低迷而逶迤,时断时续,像一阵残风;唱毕,举头朝河对面望去。对面河坎子底下有他天亮时新下的地龙网。那一块水深,他想应该有鲫鱼上网,鲫鱼价钱好。
他侧过身,朝河对面划过去。
恰一叶渔舟正从河心漂过,曳出一道浅绿的波痕。撑船的渔人笃笃笃敲几声船帮,四五只鱼鹰倏地潜入水里。转眼间一只鱼鹰钻出水面,喙朝上,被渔人挑上船,捏了颈子,从鹰嘴里挤出一条鱼。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