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诗剑竟知音 (第1/2页)
白衣轻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我要读小说woyaodu.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又一番寒暄过后,三人分宾主坐定,重新点菜上酒不提。
席间,“愚兄”见那华衣公子举箸执杯间,神色犹在留恋店外匾额,便举起酒杯问:“公子可是钟爱书法诗文?”
公子哑然失笑:“正是!小弟生平最爱诗书史学,尤其喜欢历史典故,野史趣闻。因此出门四处游历,以求博闻广记,增长见识阅历。日下在河东一带游走,此处传说甚多,也算意趣得飨了。”
“公子雅品逸趣,实在让人倾羡之至!在下不才,多有误会。望公子海涵,愚兄这里自罚一杯!”“愚兄”言罢,斟满酒杯一饮而尽。
“哪需如此,兄台言重了!难得遇到贤兄弟们这般风流洒脱,言语不俗之人,倒是在下失敬了!”公子言罢,郑重举杯向二人一敬!
真是见识到古人互拍马屁的本领了!向晚晴微笑。虽然双方这些话听入耳中也颇受用,但她也明白,双方的话语中,其实自己并未被重视,只是被捎带着“们”的那个。
她初来乍到,还没习惯这样文绉绉地跟人客套,所以一时半会,竟是半句插不上嘴。她心中有些着急,耐心认真地听着两人的谈话,寻找合适的插言机会。
“那公子此番游历,不知都访过什么历史名胜,听过怎样的传说演义?公子不妨择有趣的讲讲一二,也好让我们兄弟开开眼界,长长见闻。”“愚兄”对公子的游历之旅也充满了兴趣。
“不敢,不敢。也只到过尧庙,稷山和绵山。前些日子适逢清明,忽然想起杜牧的《清明》,知道这里有延绵数里的杏花,杜牧亲笔的墨宝,就急急忙忙赶过来了。”他说得颇有些难为情的样子,好像自己给人的感觉像个任性的孩子,很不好意思。
“中原是华夏文明的起源,从尧舜访起,到搜孤救孤,公子的志向很是不俗啊!”“愚兄”笑着举杯。
向晚晴总觉他的笑容里,意义并不单纯,但到底包含了些什么,自己也说不清。但眼下终于找到自己插言的机会了,也就没顾得上多想,只急着说:“五千年文明看山西,这位公子,你我可算英雄所见略同了。不瞒公子,我的志向也与你颇为相合呢!”
“愚兄”意味不明地看了向晚晴一眼,抿了口酒悠悠说道:“幸得今年春寒,不然公子从绵山赶来,只怕杏花已开成败相了。”
公子同样颇有深意地看着他说:“今年花败,明年自会花开,徒劳地做些伤春悲秋,吟风感月之事,岂非庸人自扰?兄台你说呢?”
“愚兄”自是微笑,也不言语。
那公子豪情一振:“小弟想来,次番最值庆幸之事,一不在杏花不败,二不在杜牧墨宝犹存,而是小弟与贤兄弟俩能相知相逢,才真不负此河东一行。两位以为如何呢?”
“愚兄”与公子两人眼神交汇,各自心事自是不言,但似乎默契同生,俱各相视一笑,各自满饮一杯。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