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场之上,林峰手里拿着一把步枪。样子跟普通的火枪差不多,燧发枪,但枪管更长,更粗。
这是林峰制造的米捏枪,要比历史上的米捏枪长一些,枪管厚一些。
米捏枪之所以出名,就是因为它才有了膛线,用了米捏弹。
早期的火枪都是滑膛枪,射程短,精度低。其实膛线出现的很早,虽然早期的膛线比较粗糙,可也能起到稳定,增加射程的作用。
只是当时的人一直造不出适应膛线的子弹。因为有膛线,枪管的口径一般指的是相对的两根膛线的距离,也就是阳线的距离。
线膛枪因为膛线的出现,枪口有阴线与阳线,阴线就是膛线凹槽。阳线其实就是凸出的部分。一般口径值得就是阳线与对应阳线的距离。
子弹的尺寸只能根据枪管口径设计。这就造成了,如果根据阳线设计子弹,凹槽部分就会留下很大的缝隙,这就会造成击发的时候,枪管内的压强不够,射击的速度就会大打折扣。
可如果根据阴线设计,子弹的直径就太大了,很难塞进去,早期需要士兵用力的捅进去。
这样不仅装填的速度慢,还很容易造成炸膛,甚至子弹没打出去的现象。
早期的线膛抢就经常出现这样的场面,尤其是大规模射击的时候,嘈杂的战场上,士兵又因为紧张,害怕,有时候就很难发现自己实际上没有发射出子弹,只能继续傻乎乎的装弹。
直到米捏弹的出现,终于完美的解决了这个难题。米捏弹的形状已经跟现代的子弹差不多了,只是少了弹壳与发射火药。
米捏弹的特点就是铅弹的底部挖出一个凹槽,子弹的直径只需要根据阳线设计就可以,可以比较轻松的装进枪管里。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